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各行各业积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了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这股绿色发展浪潮中,希尔威金属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尔威矿业”)始终秉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坚定不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且成效显著。
近日,该公司发布的《2025财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其在绿色矿山建设、智能化开采技术应用、社区和谐共建等方面均取得亮眼成绩。
2025财年,希尔威在中国的在产矿山100%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年度审查,4座矿山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此外,公司还于2024年6月荣获“ESG环境友好卓越企业奖”和“2024年度品牌力上市公司”等荣誉,进一步彰显了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卓越表现与行业引领力。
在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平衡的考题前,希尔威矿业用2025财年的实践给出答案。这一年,这家以白银原材料供应支撑绿色能源产业的企业,从尾矿库安全管控到资源循环利用,从水资源节约到能源效率提升,将“生态优先”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生产环节,既守住了安全生产底线,也擦亮了绿色发展底色。
谈及矿山生产,尾矿库安全管理始终是重中之重。对希尔威矿业而言,尾矿库并非简单的“废弃物存放地”,而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节点。公司从制度层面筑牢根基,不仅严格遵守《全球尾矿管理行业标准》《尾矿库安全规程》等国内外规范,还在2025财年专门发布《尾矿库管理政策》,将选址、运营、闭库到复垦的每一步纳入标准化管理,甚至专门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责任工程师负责隐患排查。
在河南洛宁矿区,新建的石门沟尾矿库成为这一管理理念的“样板工程”。不同于传统尾矿库,这里全库铺设HDPE防渗膜,如同给土地穿上“防水衣”,从根本上防止工业废水渗漏;双排洪系统和雨污分流设施的设计,更为汛期安全加上“双保险”。而在河南、广东的发恩德基地,尾矿库安全靠“科技眼”守护——实时监测系统24小时监测水位、坝体稳定性等关键数据,如果出现异常可及时预警,再加上定期隐患排查和完善的应急体系,确保尾矿库运行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如果说尾矿库管理是“守底线”,那么资源循环利用就是希尔威矿业绿色发展的“加分项”。在矿山生产中,废石和尾矿是常见废弃物,但在希尔威手中,这些“废料”正变成“宝贝”。2025财年,公司废石综合利用率达38.81%,尾矿综合利用率达12.46%。这样的成绩背后,是一套成熟的资源回收体系。
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发恩德”)成立洛阳宏发骨料建材有限公司,将废石加工成建筑骨料用到当地建设当中;广东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发恩德”)的废石则由合作的第三方公司清运破碎,变成工地里的常用材料。就连采矿时产生的尾矿,也能通过充填技术重新再回到矿硐,既减少了堆积量,又加固了矿坑结构。
而真正让资源利用效率“上台阶”的,是XRT智能光电分选技术的应用。在广东发恩德的选厂,这套系统如同“火眼金睛”,能精准区分矿石和废石。自2023年投用以来,该系统不仅为公司减少200多万元成本,还节约3.7万立方米尾矿库容量,延长尾矿库使用年数的限制。选矿环节的技术改造也未落下,锌、银回收率分别达90.10%和60.81%,锡金属回收率提升3个百分点,让每一分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在水资源和能源管理上,希尔威矿业“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矿山生产离不开水,但公司未一味抽取地表水,而是将目光投向矿井涌水——这种开采过程中自然渗出的水,以往常被当作废水排放,如今成为“第二水源”。2025财年,河南发恩德扩建沙沟一选厂的涌水回用管线万多吨矿井涌水,占生产补水的62.36%,既节约新鲜水,又减少废水排放。
能源消耗的“减法”也做得扎实。广东发恩德专门完善一系列能源管理制度,小到员工宿舍的用电规范,大到机电设施的运行标准,均有明确要求。最亮眼的是提升机无人值守模式,以往需人工操作的提升机,如今可自动运行,日均提升量超650车,吨矿能耗和用电单耗均一下子就下降。就连办公环节也在节能,该公司通过“事事明”系统将纸质表单改为电子表单,全年减少大量纸张使用,实现数字化转型与节能降耗同步推进。
对希尔威而言,这些成绩不是终点,而是继续探索的起点——从尾矿库安全防护到“无尾化”矿山愿景,从资源循环利用到低碳技术推广,这家企业正用实际行动证明:矿产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非“二选一”,只要守住标准、坚持创新,就能在绿水青山中挖出“金山银山”,为绿色能源产业提供原材料的同时,守护好我们共同的绿水青山。
提到矿山,不少人脑海中仍是“尘土飞扬、植被稀疏”的旧印象,认为矿业开发与生态保护是一对矛盾。但在河南洛宁、广东高枨的山坳里,希尔威矿业正用实际行动打破这一偏见——2025财年,7.08公顷修复土地重新披上绿装,38560棵树苗扎根矿区,松鼠、果子狸成为矿区“常客”。这家以矿产开发为主业的企业,正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植入每一寸被触碰过的土地。
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如今的矿业开采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同时,正成为生态保护的引领者。以2025财年为例,希尔威矿业完成生态修复治理土地面积7.08公顷,并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等多项举措,实现向“生态保护者”的转变,彻底改变人们对采矿行业的传统片面认知。
谈及矿山生态保护,首先要守住生态底线。希尔威矿业在项目规划阶段就将生态保护置于优先位置,凡是划定的生态红线区域,坚决不越雷池一步;若项目内部或周边存在高价值生态区,会主动调整方案绕道而行。施工时更为细致——搭建临时围栏,防止小动物误闯施工区域,避免机械作业惊扰当地生态。
2025财年,河南发恩德专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此后每个季度都会前往矿区周边“打卡”——观察植被覆盖变化,记录物种分布新情况,监测水源地水质,并将这些关键数据逐一记入台账。他们还对照“生物多样性现场检查隐患排查表”逐项核对,一经发现植被意外破坏、小动物活动区域受干扰等问题,立即整改。正是凭借这种“勤观察、早发现、快解决”的态度,矿区生态系统从始至终保持稳定。
如果说避让和监测是“防患于未然”,那么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就是“主动补回来”。希尔威矿业有一个坚持多年的原则“边生产,边治理”,采矿作业推进到哪里,复垦修复就跟进到哪里,绝不等到矿山闭坑才“补账”。为保障这项工作落实,河南、广东的发恩德基地均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设立专项基金,总公司每年统一拨款,专款专用于复垦项目。
2025财年,该公司在生态修复方面投入颇丰:缴纳生态修复基金396.67万元,提取使用101.95万元,直接投入生态修复工程的资金达329.05万元。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了实打实的成效:河南发恩德完成4个矿区2020年至2024年的生态修复评估验收,将服务期满的废石场改造为绿地,54732平方米土地重新长出植物,还种植38560棵树;广东发恩德不仅种树,还选用枇杷、柠檬等果树,搭配乒乓菊、绣球花等开花植物,既美化矿区,又丰富植物种类,且苗木均从周边采购,避免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生态。这一年,全公司共复垦治理7.08公顷土地,面积约相当于10个足球场。
绿色矿山建设绝非“一阵风”,需依靠制度和技术长期支撑。希尔威矿业在这方面下足功夫。广东发恩德2025年专门组织两次《绿色矿山建设管理与维护》培训,集中环保技术员,手把手传授绿色矿山建设重点与流程,确保任何一个人都明确工作要求;日常管理也毫不含糊,广东高枨矿区作为国家级绿色矿山,2025年自评得分从入选时的92.8分提升至94.5分,每一分的提升都蕴含细节改进——例如2024年8月,他们专门在区域种植800株花苗、50株果树苗,390平方米的空地瞬间焕发生机。
更令人惊喜的是生态环境的积极反馈。广东发恩德近年来坚持植树,年均植树面积超百亩,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2025年,员工们发现矿区周边野生动物慢慢的变多,这些小动物的“回归”,比任何数据都更具说服力——它们用“用脚投票”的方式,证明矿区生态环境正在持续改善。
提到矿业企业,人们往往先想到机器轰鸣的矿区、冰冷的金属矿石,却容易忽略其背后对人的关怀、对社区的反哺。2025财年,希尔威用953.3万元公益捐赠、65.57%本地雇佣率、河南公司4.27分的员工满意度等数据,勾勒出一家矿业企业的“责任画像”——它不仅深耕地下资源,更用心守护地上的“人情温度”,在员工发展、社区共建、公益慈善的赛道上,跑出了独特节奏。
对希尔威矿业而言,员工是公司发展的根基。为让这一“根基”稳固,公司首先搭建起一套扎实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从《培训管理制度》到《导师辅导管理制度》,4项核心制度明确培训原则、分工与流程,覆盖安全、业务、技能、通用知识,形成立体化培训网络。具体执行中,采用公司-部门-个人三级管理模式,先了解员工素质培训需求,培训后评估效果,形成闭环优化;针对应届生,还专门推行“师徒制”,让新人跟随老员工学习,快速融入企业。
仅有成长机会还不够,生活上的关怀更能温暖人心。针对矿山员工居住距离远的难题,公司为其无偿提供食宿,还报销探亲往返路费;非矿区员工午餐有专门餐饮补贴;节假日时,工会定会送上礼物等。河南、广东的发恩德基地还经常举办活动,节假日庆祝、文体比赛、职工关怀会轮番开展,让矿山职工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在2025财年员工满意度调查中,河南公司得4.27分、广东公司得3.92分,均超过优秀企业3.91分的平均线,这些分数是员工对这份关怀最直接的认可。
走出企业大门,希尔威将对人的关怀延伸至社区。在河南洛宁、广东高枨的矿区周边,公司专门设立社区关系工作组,由专职副总牵头,联合环保、人力部门处理社区事务,率先搭建起沟通桥梁。随后便是实打实的帮扶行动:广东发恩德自创立以来,已向社区投入超1100万元,其中930多万元用于修建周边道路,35万元解决群众饮水难题,180多万元助力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2025财年,河南发恩德将1126.45万元的基建工程交由当地企业承接,广东发恩德也向本地企业投入212.97万元,帮助本地企业增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希尔威矿业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2025财年全公司本地雇佣率达65.57%,河南发恩德更是高达82.55%,直接为当地提供3463个岗位;采购环节也优先选择本地供应商,河南本地采购率为69.6%,仅食材定点采购就花费850多万元,相当于把“饭碗”直接送到老乡手中。
更难得的是,希尔威还守护了社区的“文化魂”。在海外项目中,公司每年举办的狂欢节是传承多年的文化活动,下属公司主动融入社区,为当地群众组织文娱活动、捐赠奖品等。原本单纯的企业与社区关系,逐渐转变为共同守护民间传统文化的“邻居”,狂欢节成为双方文化互动的纽带,让文化认同感更加牢固。
公益慈善是希尔威矿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另一重要窗口。2025财年,公司累计捐赠953.3万元,其中44.69%投入乡村建设,7.63%用于社区建设,2.06%支持教育事业,从助力乡村基础设施修建,到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再到资助困难学生,覆盖范围广泛。环保公益也未缺席,河南发恩德2025年3月一次性种植1.3万多棵树;广东发恩德则开展环保讲座、知识竞赛,“6·5环境日”还专门组织环保宣讲活动,不仅让员工掌握环保知识,还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多年的坚持,让希尔威收获诸多认可,2024年6月获得“2023年度慈善工心企业”和“ESG环境友好”荣誉,12月又斩获“最佳能源与资源公司”大奖。但对希尔威矿业而言,奖项只是“副产品”,真正的成果是员工脸上的笑容、社区里修好的道路、老乡手中的工作证,是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员工、社区拧成一股绳的强大力量。
从照顾好每一位员工,到帮扶好每一个周边社区,希尔威矿业用实践证明,矿业企业不仅有“硬实力”,更能有“软温度”,它用953.3万元的捐赠、65.57%的本地雇佣率、4.27分的员工满意度,回答了“企业该如何兼顾效益与责任”的问题——答案就藏在对人的尊重里,藏在与社区的共生里,藏在每一件实实在在的小事里。
绿色发展之路,永无止境。希尔威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报告中,该公司表示,将持续推广应用节能降碳技术,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主动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通过严格执行高标准尾矿库管理,从源头管控安全与环境风险,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推进废弃物合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加强废石深度加工和转化,加快实现矿物废弃物综合利用目标;大力实施节水措施,提升水循环利用率,降低淡水取用强度,持续优化环境管理体系,真正的完成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在人文关怀方面,希尔威将始终坚守以人为本理念,致力于实现企业与社会和谐共生。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完善灾害防控体系,全方面提升应急响应能力;一直在优化员工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健康保障,切实守护每一位员工和承包商伙伴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未来,希尔威将以始终如一的行动兑现承诺,用责任书写未来;在绿色与发展的平衡中探索前行,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创造共享价值。
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