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之下,大安区观音滩地段的威远河静怡而俊美,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倒映着一座有特征的水上修建。石桥桥体居中,船闸位于两边,既让桥可通行,又以闸制水,人流、船流互不搅扰,一起组成了大安与威远之间的交通要道。它承载着年月的痕迹,见证了时刻的消逝…
居中的石桥名为观音桥,修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为南北走向五孔卷拱石桥,桥全长67.5米,宽8米,桥面面积48平方米,桥栏的两端两尾均有石狮坐镇,栩栩如生,桥体青苔斑斓,藤蔓附着其上,尽显古拙幽雅。现在,经过这座大安与威远之间的行人行车要道,居民们自在交游于两地之间日子。
站在桥上俯视威远河,东西向三十米左右有两道堰闸,名为观音滩船闸,它能有效地避免洪水对桥梁的冲击。桥闸一体,既有过桥的功用,又起拦水的效果,桥与闸相辅相成、相映生辉。
这座船闸跨威远河东西向,始建于1942年3月1日,完工于1945年4月30日。闸坝面积370平方米,闸坝体均长53米,宽3-4米,通高4-5米,运用电动卷扬机牵引闸门开合。两闸间沿河石坝设有钢索扣及石扣眼,放水出闸时,使用绳子控制船舶顺流出闸。船闸建成后,添加航运量的10倍。
从前这儿放水放船热闹非凡,现在流水仍旧、喧嚣不在。散步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感触足底那润滑温润的质感,让人不由得放缓脚步。
这条看似一般的青石板路,在一代代人的践踏中,逐渐褪去了凌厉的棱角,露出了斑斓坚固的底色,好像一本厚厚的线装古书,写满了年月的沧桑。
【原标题】盐都文物·镜像㉘探秘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系列报道|相映生辉的桥与闸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背相关规定的行为告发电话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背相关规定的行为告发
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